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,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最南部,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°53′至125°46′,北纬38°43′至43°26′之间,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550公里,南北端直线距离550公里。辽宁区位优势明显,东北与吉林省接壤,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,是连接华北与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,西南与河北省毗连,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,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,南濒渤海和黄海。
辽宁陆地面积14.86万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4.13万平方公里,大陆海岸线全长2110公里。全省地形概貌大体是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,地势北高南低,山地丘陵分列东西向中部平原下降。辽东、辽西为平均海拔800米、500米的山地丘陵,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。
辽宁及其近海地跨东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。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地震构造带—郯庐断裂带自辽东湾沿北东向贯穿辽宁省中部地区,整个下辽河平原都受到郯庐断裂带的控制。北部东西向的赤峰—开原断裂带展布在辽蒙交界处,并于郯庐断裂带在铁岭地区交汇,渤海海域则被北西向的燕山—渤海—威海断裂带贯穿。这些断裂构造带共同构成了两横一纵的构造格局。另外,省内还发育有著名的海城河断裂,1975年海城7.3级地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