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及邻区(E119°-126°,N38°-44°)是中国东部地震较为活跃的省份之一,根据区域历史地震目录统计,辽宁及邻区共发生MS5.0以上地震45次,其中MS7.0以上地震5次,MS6.0~MS6.9地震9次,MS5.0~MS5.9地震31次,最大地震为1888年6月13日渤海7½级地震。
1970年以来,辽宁及邻区共发生ML3.0以上地震2419次,其中ML7.0以上地震1次,ML6.0~ML6.9地震3次,ML5.0~ML5.9地震31次,ML4.0~ ML4.9地震303次,ML3.0~ML3.9地震2081次,最大地震为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.3级地震。
辽宁省及邻区的破坏性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,破坏性地震分布特征以条带特征为主。在省内,岫岩至海城、大石桥交界有明显的北西向破坏性地震条带,由1975年海城7.3级地震及其强余震组成;在开原—沈阳—营口,有一系列沿北东向分布的5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条带,在官屯—熊岳—普兰店—金州也存在一条5~6级的北北东向中强地震条带;在辽西地区的地震分布则比较零散。在周边地区,邻近的唐山地区有明显的北东向破坏性地震条带,该区发生过1976年河北唐山7.8级地震;渤海内曾发生多次7级及以上大震,北黄海内的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丹东东港近海(鸭绿江口),最大震级可达6¾级;在辽蒙交界的库伦旗、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区也有多次5-6级中强地震发生,辽蒙交界收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290年发生在宁城地区的6级地震。